| 山西国控产业技术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简介
山西国控产业技术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产业院”)成立于2016年9月,是山西国控集团对所属企业山西省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山西省应用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山西省化工设计院、国营金阳器材厂的资质、人才、软硬件设施等科技资源实施板块化运营而战略组成。公司将主要通过搭建技术开发与引进吸收、成果转化、人才集聚及科技资源投融资创新平台,依托现代煤化工、新材料、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服务,最终建成集技术研发、项目管理、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总承包于一体的化工新材料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成为山西国控集团改革转型的重要载体之一,为国控公司建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奠定基础。 目前,产业院所属各单位拥有在职人员672人,其中从事科技人员357人,直接从事研发人员294人。在职人员中拥有博士学历5人,硕士学历41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到职工总数的80%以上;教授级高工9人,高级工程师133名,工程师及助理工程师50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占比超过50%;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山西省333人才、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及学术带头人1人,山西省“百人计划专家”3人。经过多年发展,整体科研、转化技术实力雄厚,建有众多的专业实验室和技术中心,主要有:“煤基聚合物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涂装高分子功能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化工学产研技术中心”、“山西省化工设计院技术中心”和“山西省钕铁硼行业技术中心”等。所属单位技术装备精良,拥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及扫描电镜仪、液相色谱仪、注塑机、双螺杆挤出机、液质联动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形成了国内领先的高分子材料、专用化学品、胶黏剂等产品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研究;聚合物材料、精细化工产业的研发、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化工产品生产销售(不含危险品);有机、无机化工产品的检测和化学助剂产品的标准化归口;工程设计、工程咨询、工程总承包、工程监理、工程勘察、环境影响评价等工程服务能力;在国内计算机部件、仪器仪表及零配件、无线电器件、磁性材料及器件的生产、批发零售等方面有较高的知名度。 多年来,产业院所属单位累计承担并完成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32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200余项,获国家和地方政府成果奖励近100项,成果转化率接近70%;仅仅近十五年间,累计通过省科技厅成果鉴定项目达到39项,完成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服务50余项,其中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超过20项;在国内外发表科技论文约400余篇;申请专利数量50余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 经山西国控集团批准,产业院基本确立了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研发制造、“3D”打印材料研发、环保产业四个产业方向,围绕“煤与非煤”布局谋篇,力图打造集新材料研发引进、设计、咨询、中试、产业化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为山西相关产业转型跨越发展作出贡献。 现代煤化工,主要立足为占山西煤炭储量50%的低阶煤的高效利用谋出路,研究和集成国际先进技术,稳步推进提质和深度开发,用循环经济的理念生产清洁燃料、高端蜡及精细化工产品,变“废”为“宝”;精细化工及新材料,重点依托“煤基聚合物改性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山西省精细化工技术开发实验室”、“涂装高分子功能性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山西省钕铁硼行业技术中心”,通过改性、提质、扩展用途,实现“低端”、“过剩”材料高端化、精细化;“3D”打印材料研发,以中国工程院卢秉恒院士领衔,组建山西省首个“3D”打印材料研发院士工作站,为突破3D打印材料技术瓶颈提供支撑;环保业务方向,依托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工程设计团队,开展第三方环保咨询服务,在EPC、BOT、PPP领域取得突破。 通过推进以上四个方向的产业化进程,产业研究院将充分发挥所属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优势,以科研成果产业化为路径,以金融创新为手段,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推动集团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100万吨低阶煤分质综合利用项目说明 山西省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示范项目100万吨/年低阶煤分质综合利用项目是山西国控产业技术设计研究院现代煤化工方向重点产业推进项目,是山西低阶煤高效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项目由山西国控产业技术设计研究院承建,项目选址为山西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占地650亩,总投资17.33亿。 一、 项目背景 2016年,随着世界经济运行进入一个相对低迷的周期,中国传统工业竞争优势逐渐削弱,结构性产能过剩严重,矛盾和问题凸显,尤其是山西经济在能源市场需求低迷的形式下,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过度依赖能源市场的问题日渐突出。 另一方面,随着传统工业的不断扩容,中国的大气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雾霾等大气污染正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工业发展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和大气环境联合治理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了中国北方传统重工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面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山西省委省政府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结合山西省国有企业脱困,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领导强调,要抓住市场倒逼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把转型发展落实到规划和项目上。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进一步谋划并实施好煤基领域科技创新链、高新技术领域创新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走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新路。 山西国有资产控股投资集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转型政策,主动配合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布局,积极参与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结合本地资源优势、集团公司技术优势,提出了100万吨/年低阶煤分质利用项目。本项目属于国家“十三五”政策重点支持产业。 二、 市场前景 提质煤主要替代煤炭市场,受煤炭价格影响较大。但随着供给侧改革和去产能的深入,煤炭市场将趋于良性、健康。另外,提质煤为清洁型煤的重要原料,根据当前型煤产能和在建型煤项目计算,提质煤当前市场缺口在3000万吨以上。本项目由于采用占山西煤炭储量一半以上低阶沫煤为原料,具有成本优势。 费托蜡可用于亮光蜡、纺织助剂、热熔胶、油墨及涂料、塑料加工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其中,最重要下游市场为III类+润滑油,当前我国的III类+润滑油主要依赖进口,按照当前的润滑油进口替代率为目标市场分析,该规模进口量III类+润滑油需要费托固体蜡约为690万吨的,对应费托蜡产能约870万吨。根据潞安集团III类+润滑油项目计算,山西省内费托蜡缺口在百万吨以上。另外,本项目与潞安集团有包销意向。 三、 工艺技术方案 本项目通过对100万吨低阶沫煤干馏分质利用,可产出65万吨提质煤,1亿立方米富甲烷气和10万吨中低温焦油。提质煤除一部分以清洁燃料产品外售外,剩余部分与干馏副产酚氨废水和干馏细粉混合制水煤浆,进一步通过水煤浆气化产出合成气,再与干馏富碳转化气混合、净化后,由费托合成装置生产10万吨高端蜡。干馏煤气中回收的煤焦油,通过焦油加氢装置加工,再与费托合成产出的液蜡混合,生产出15万吨/年符合国家标号的轻质汽柴油。本项目包括干馏单元、气化单元、富甲烷气转化单元、净化单元、费托合成单元和焦油加氢单元。 本项目气化采用晋华炉3.0技术;低阶煤干馏技术采用山西国控产业技术研究院自有知识产权回转窑技术;富甲烷气转化采用华东理工非催化部分氧化技术;费托合成采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专有技术。 四、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确定的建设规模为:100万吨/年低阶煤分质清洁利用、10万吨/年高端蜡合成、15万吨焦油加氢。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干馏单元、气化单元、富甲烷气转化单元、净化单元、费托合成单元和焦油加氢单元以及空分、余热发电、液体产品罐区、固体产品包装处于设施及配套辅助设施等。 五、原料来源 本项目共需原料低阶沫煤100万吨/年。项目建设地所在园区内现有洗煤厂洗选能力2200万吨/年,另选择周边低灰熔点煤掺混。 六、配套条件 土地:项目用地650亩。 运输:本项目年运输固、液1593364吨,其中运进1000985吨, 运出592380吨。采用铁路加公路的运输方式。 用水:本项目新增用水量为309t/h,晋北煤化工园区引黄工程水量满足本项目用水。 用电:本项目用电量约为32000kW。本项目拟新建余热发电方案为:1台4MW高温高压背压机组,1台20MW中压蒸汽全凝机组和1台8MW低压蒸汽全凝汽轮发电机组,满足本项目用电。另从园区110kV变电站T接一路110KV电源引至本项目变电站。 七、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 | 名 称 | 单位 | 数量 | 备 注 | 一 | 建设规模 |
|
|
| 1 | 原煤加工量 | 104t/a | 100 |
| 2 | 高端蜡产量 | 104t/a | 10 |
| 二 | 产品产量 |
|
|
| 1 | 提质煤(干) | 104t/a | 65 |
|
| 其中煤气化 | 104t/a | 22 |
|
| 干馏热风炉自用 | 104t/a | 9 |
|
| 锅炉 | 104t/a | 12.5 |
|
| 外供 | 104t/a | 21.5 |
| 2 | 固体高端蜡 | 104t/a | 8 |
| 3 | 柴油 | 104t/a | 15 |
| 4 | 硫磺 | 104t/a | 0.53 |
| 三 | 年操作时间 | h | 8000 |
| 四 | 主要原辅材料用量 |
|
|
| 1 | 低阶煤 | 104t/a | 100 | 热解原料 | 2 | 脱硫液 | t/a | 200 |
| 3 | 变换催化剂 | m3/a | 60 | Co MO | 4 | 费托合成催化剂 | m3/a | 30 | Co | 五 | 动力消耗 |
|
|
| 1 | 新鲜水 | 104t/a | 247.2 |
| 2 | 循环水 | m3/h | 12035 |
| 5 | 氧气 | Nm3/h | 24500 |
| 6 | 压缩空气 | Nm3/min | 55 |
| 7 | 氮气 | Nm3/min | 2000 |
| 六 | 车间定员 | 人 | 550 |
|
| 其中:生产人员 | 人 | 458 |
|
| 管理及服务人员 | 人 | 92 |
| 七 | 占地面积 | ha | 43.3 | 折合650亩 | 八 | 项目总投资 | 万元 | 173372.92 |
| 1 | 建设投资(含建设期利息) | 万元 | 165878 |
| 2 | 流动资金 | 万元 | 7133.15 |
| 九 | 财务预测指标 | 万元 |
|
| 1 | 销售收入 | 万元/年 | 95090.21 |
| 2 | 税金及附加 | 万元/年 | 801.35 |
| 3 | 总成本 | 万元/年 | 55363.14 |
| 4 | 利润总额 | 万元/年 | 40020.82 |
| 5 | 所得税 | 万元/年 | 10005.20 |
| 6 | 税后利润 | 万元/年 | 30016.48 |
| 7 | 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 | % | 21.46% |
| 8 | 全部投资回收期(税后) | 年 | 6.06 | 含2年建设期 | 9 | 全投资净现值(税后) | 万元 | 101309.48 |
| 13 | 投资利润率 | % | 22.44% |
| 14 | 投资利税率 | % | 28.50% |
| 15 | 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 | % | 41.91% |
|
本项目投资约1.7亿元,占地650亩,年消化低阶煤100万吨,年销售收入10亿元,年平均利润3亿元,年平均利税总额5.2亿元,投资利润率22.98%,投资利税率29.18%,盈亏平衡点41.16%。直接创造就业岗位550余个。 本项目通过对100万吨低阶沫煤干馏分质利用,可产出65万吨提质煤,1亿立方米富甲烷气和10万吨中低温焦油。提质煤除一部分以清洁燃料产品外售外,剩余部分与干馏副产酚氨废水和干馏细粉混合制水煤浆,进一步通过水煤浆气化产出合成气,再与干馏富碳转化气混合、净化后,由费托合成装置生产10万吨高端蜡。干馏煤气中回收的煤焦油,通过焦油加氢装置加工,再与费托合成产出的液蜡混合,生产出15万吨/年符合国家标号的轻质汽柴油。 低阶煤分质利用技术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广的技术项目,也是“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中的重点项目,代表着“十三五”期间煤炭企业,创新、突破、转型的重要理念和先进方向。 本项目利用国控集团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国控科技创新板块精锐力量,创新整合现有成熟先进技术,首创了一条清洁、高效、节能的项目工艺路线。通过项的建设和示范,可实现国控集团优势资产向强势产业转型,打造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也为山西省内工程设计、咨询、科研行业供给侧改革探索出一条以项目促转型、以项目保稳定、以项目稳增长的深化改革之路。 作为山西省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示范项目,该项目有4大优势: 优势1:本项目为山西低阶资源向综合能源转变提供了技术示范。 本项目以占山西煤炭储量一半的低阶煤为原料,通过分质利用和深加工,生产高端功能性化学品和符合国家标号的柴油,积极推动山西从传统的煤炭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转变。 优势2:本项目通过工艺整合创新,延伸产业链,践行循环经济。 当前各种煤干馏技术均存在着酚氨废水处理难、高温粉尘收集难的问题。以煤气化为龙头的新型煤化工又面临水耗过高的难题。本项目贯彻循环经济理念,通过将酚氨废水掺混干馏细粉尘的技术创新组合,一方面解决了干馏技术的酚氨废水和干馏粉尘处理难题,实现了整个项目的工业废水零排放,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新型煤化工水耗高的问题。 传统焦油加氢产品,存在十六辛烷值低和比重大的问题。本项目将费拓合成产出的液体蜡和煤焦油加氢后的油品混合,可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号要求的轻质汽、柴油,丰富了产品,拓宽了销路。 优势3:本项目低位热能充分回收,整体能源效率高。 本项目工艺设计注重能源的有效综合利用,充分回收热能。多个工艺装置废热锅炉副产蒸汽用来驱动汽轮机发电,全厂动力基本实现了自给平衡。通过工艺优化组合和能源综合利用管理,本项目综合能源效率达到70.01%,高于《“十二五”煤化工示范项目能效和资源目标》中煤间接液化规定值43%。本项目通过能源综合利用,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直接降低了温室气体排放。本项目蜡产品折算CO2排放值为5.67吨CO2/蜡,低于十二五示范项目煤间接液化项目单位产品的排放值。 优势4:通过合理气头组合节省投资。 本项目费托合成的原料气源,一部分来自半焦水煤浆气化,另一部分来自煤干馏装置副产的富甲烷气和合成驰放气转化,通过原料气组合,可减少气化装置35%的规模。同等规模、同等产品质量的煤间接液化投资约30亿左右,为本项目投资的1.7倍。 本项目以高新产业技术引领示范为产业目标,通过先进成熟技术的整合创新,实现当前产业技术难题的有效解决,工艺技术路线成熟可靠。本项目中各关键单项技术,本集团板块均有研发、设计的工程示范业绩,建成装置运行稳定,效益良好。 本项目建设方案坚持绿色发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基本实现工业废水、废气近零排放。水资源消耗量也仅为同类传统项目的1/3。本项目以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示范项目为目标,在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价值理念和发展方针。 本项目坚持以能源革命支撑绿色低碳发展,坚持黑色煤炭绿色发展、高碳资源低碳发展理念,为推动山西从传统的煤炭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转变,从传统的资源采掘、原材料生产向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转变,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也为富煤缺水的中西部地区,探索出一条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