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于12月21日,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管理创新大会”在西安召开,因为疫情防控的要求延期。这是傅向升副会长拟作的主旨讲话,他的讲话既包含管理科学的古典管理理论,也包含现代管理理论,既回顾了化工系统过去重视管理的优良传统,更重点讲了石化大国实现强国跨越的征途上如何开展管理创新。这篇讲话稿内容深刻、思考深入、系统性强,为便于石化行业和广大企业在新的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强国跨越的过程中做好管理创新,特将主要部分编辑如下,供大家参阅。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傅向升
管理学是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的一门重要科学
管理学起步于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西方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成熟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古典管理理论开启了管理科学的大门
工业革命迈入二十世纪的时候,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进入到大型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管理学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大型化进程的加快而诞生,以1911年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出版为标志,管理成为一门科学,泰勒也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
在这11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按照历史阶段划分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按照管理理论和思想发展的进程通常划分为三个阶段,即:科学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这三个阶段没有截然的分界线、是交叉演绎递进的,行为科学理论可以看作是古典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过渡阶段,一般称作新古典管理理论,属于古典管理理论的范畴。
这三个阶段研究的重点内容和对象都各有不同,但解决的问题主要聚焦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竞争力,与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密切相关,科学管理理论阶段以泰勒和泰罗制为代表,以经济人为假设,通过工作方法、劳动工具、工作环境的标准化和激励措施,解决的是劳动生产效率的问题。行为科学理论是以社会人为假设,以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论为典型代表,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理论和方法,通过改善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可见古典管理理论的起始阶段是以劳动工具和工作方法,即以物为研究对象;而新古典管理理论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即把人作为研究和管理的主要对象。
➜现代管理理论为经济腾飞和工业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管理理论起步于二战以后,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逐步成熟,是伴随着工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和大型化、集中化逐步成熟,以目标管理、战略管理、创新与学习型组织等为主要内容,以有效的管理者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被誉为现代管理大师和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为典型代表,把现代管理理论推向了巅峰,并造就了一批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都是德鲁克现代管理理论的受益者和实践者,都对德鲁克崇拜有加,也都创造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奇迹和神话。
西方企业管理理论,无论是古典管理理论、还是现代管理理论,都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而诞生和成熟的,还充分吸纳和融合了西方的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知识和思想内容,尤其是行为科学理论的研究者和创立者很多都是心理学家,可见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很多现代工业的管理大师如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乔布斯以及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等,也都集中在现代化的国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化起步晚、工业现代化时间短,自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创办了很多经管学院、开办了很多管理课程和培训班,大多以学习借鉴西方管理理论和发达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有益经验和成功实践为主;不可否认我们在管理理论、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上与发达国家都存在明显的差距,我们的管理理论还有待创新、管理体系还有待完善。
新世纪以来我们的工业发展速度与规模、企业现代化与管理创新、管理水平与优秀管理人员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差距,最明显的差距体现在国际竞争的舞台上,国际化管理和经营的能力、水平以及理念和人才奇缺。
石化产业过去重视管理,未来更需要管理创新
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从行业经济规模看是仅次于轻工、机械的第三大行业,在工业经济总量的占比一直高居12%左右,今年的利润总额更是占到了14%以上。实际上石化产业不仅经济贡献大、带动力强,而且涉及面广、配套性强,化肥、农药等农化产品直接关系粮食安全和菜篮子工程,染料、涂料等精细化学品直接关系到人们五彩缤纷的日常生活,化工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功能化学品等直接关系到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端领域和国家安全。因此,石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十分重要,石化产业和广大石化企业的管理创新十分重要。
➜我国石化行业有着重视管理的优良传统
熟悉我国石化产业的同志们都清楚,我国石化行业和广大企业有着重视管理和重视管理创新的优良传统,我们记忆最深刻的是当年化工部党组决定并组织的“全国学吉化”活动。
1989年顾秀莲由江苏省长调任化工部部长,顾部长上任之后带领化工部党组主抓了“三件大事”即学吉化、科技兴化和外向型经济,第一件大事就是“全国学吉化”。由时任生产综合司司长的李士忠带队,到吉化公司现场总结了“四种革命精神”“五条基本经验”的“吉化经验”,由老副部长贾庆礼挂帅组成“全国学吉化报告团”,以1989年9月“全国学吉化现场会”启动,到1991年4月京西宾馆的“全国学吉化总结表彰大会”,历时一年半时间,行程26个省区市的120个城市、报告370场、听众44万多人次,检查诊断企业160家,举办企业管理讲座近百场,一边宣讲“吉化经验”,一边深入现场诊断企业管理,从车间当班记录的“楷体字”、到企业现场的“沟见底、轴见光、设备见本色”,全国石化化工系统的各级干部和广大员工精神飒爽、企业面貌焕然一新、管理水平整体跃上一个大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