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首页 协会概况 新闻资讯 行业·产业资讯 市场观察与分析 化工科技 专访及论坛 官方期刊 专家库 企业风采
 
政府新闻
政府新闻
行业新闻
联合会新闻
协会新闻
会员资讯
 
政府新闻
朱鹏《山西日报》撰文:加快培育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8  点击量:1247 次  关闭

【核心阅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为产业转型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全省工信系统要深刻认识现代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聚焦“六新”突破,在科技创新、制造业升级、融合发展、高水平开放上下功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优先发展,传统产业绿色化、数字化、链条化改造升级,加速全行业各领域数字化发展进程,加快发展有山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山西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我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全会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为产业转型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牢牢把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鲜明特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凝聚推动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磅礴力量。


  深刻认识现代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下,世界各国不断加大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力度,加速推进工业现代化步伐。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正处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要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路径,推进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充分发挥产业助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积极作用。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经济结构、区域协调、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优化调节,可以促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因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同时现代产业体系也必须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形成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和产业畅通,核心是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方位升级产业供给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分工体系,促进供给结构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精准聚焦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创新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我们要把握全省一流创新生态加速形成的优势期,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以创新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使创新成为山西转型发展的原动力。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在制造业升级上下功夫。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是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的“压舱石”。要坚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战略导向,充分发挥制造业发展优势,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为抓手培育先进制造业,以“六新”突破为抓手抢占转型发展制高点,以数字化转型为抓手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随着新一轮信息产业发展和全球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加快构建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在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利润率和竞争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在高水平开放上下功夫。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彰显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将开放之门“越开越大”的决心和定力。就山西而言,要积极融入国家大战略,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高地,以产业国际国内合作为基础,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以高能级交流合作融入全球化产业体系,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加快山西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步伐


  “十四五”时期是山西实现“转型出雏型”战略目标的关键五年,是架梁立柱、夯基垒台的关键五年,是实现追赶超越、奠定在全国发展格局中战略地位的关键五年。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有山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要聚焦“六新”突破,坚持创新驱动和换道领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优先发展,抢占制高点,打造增长极;坚持优势转换和直道冲刺,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数字化、链条化”改造升级,为新兴产业发展拓展空间和提供支撑;坚持数字赋能和弯道超车,加快全行业各领域数字化发展进程,努力实现工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转型发展。

  一是着力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坚持“四个面向”要求,着力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为一体的创新体系,实施研发活动提质达标行动,推动企业创新全覆盖由量向质转变。实施创新主体“领跑”“强筋”“育苗”计划,集中精锐力量推进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联合攻关,推进重点领域研发由弱关联向强关联转变。加快多层次、多元化研发机构建设,推进创新人才队伍引进、培养、拓面、提质、增效,推进政策再拓展、再深化,打造政策洼地和营商高地,形成有利于创新活力充分涌流、有利于创业潜力有效激发、有利于创造动力竞相迸发的一流创新生态。

  二是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做实信创产业根基;扩大集聚效应,拓展应用领域,做厚大数据产业承载力;以碳化硅、砷化镓材料产业化为重点,做强半导体材料竞争力;加快发展模具、光通讯、LED等主导产品,做大光电产业规模;紧抓国家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契机,做深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推进数据资产试点,全面普及推广DCMM标准体系,做宽数字化应用领域,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三是着力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顶层设计,推动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错位发展。促进产业高端化发展,实现产业趋向高端,产品趋向终端,争取在全国产业链和价值链中占据更高位置,全力打造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制造基地。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深入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培育,在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普及智能制造新模式,全面推开智能煤矿建设,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

  四是着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基础领域研究和基础产品示范推广,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开展线上线下产需对接和产品推广活动,推进产需对接常态化;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统筹推进产业链企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推动产业链体系化发展;加快煤炭、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特色轻工等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强化要素集聚,推动传统产业发展链条化。

  五是着力做优做强市场主体。加大培育帮扶力度,完善扶持奖励政策,提升市场主体规模和质量。实施“小升规”专项行动,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稳步增长;实施投产达效专项行动,不断完善重点项目动态监测跟踪机制;实施清理中小企业欠款专项行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实施入企服务专项行动,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实施在线监测专项行动,提高经济运行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中小企业云服务专项行动,建立全省中小企业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

  六是着力推动项目建设达产达效。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倾斜要素资源配置,系统谋划一批投资规模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重大转型项目。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工业技改项目、数字经济扶持项目、晋阳湖签约项目、产融合作项目实施清单管理和分类推进。持续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联责任,做好企业项目常态化帮扶服务,按照“三个一批”工作机制,开展责任单位联动会商,积极跟进协调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促进项目早日落地、投产、达效。

  七是着力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基础和优势,坚持需求导向和市场化方向,开展“小升规”专项行动,推动服务企业常态化,大力培育市场主体,着力提高供给质量,增强山西供给体系对国内国际需求的适配性,加强招商引资、引智,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吸引国内外优质企业投资、落户。打造高能级开放交流平台,开展高水平对接合作,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线、横向连线”,努力形成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黄河流域及周边省份协同发展深度互动新格局。



协会概况  |   新闻资讯  |  化工科技  |  官方期刊  |  专家库  |   企业风采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晋阳街纳达大厦   电话:0351-7021123    邮编:030006
版权所有: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 Copyright   201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晋ICP备16008084号-1
技术支持:太原天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