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首页 协会概况 新闻资讯 行业·产业资讯 市场观察与分析 化工科技 专访及论坛 官方期刊 专家库 企业风采
 
山西煤化工“十三五”发展座谈会
山西煤化工“十三五”发展座谈会
山西省煤化工协会二届二次会员大会暨二届二次理事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座谈会
山西化工通联工作会议暨中国化工报山西记者站通讯员培训班的通知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改革开放40年纪念大会
2019中国·太原(国际)煤焦化工产业创新发展暨技术装备展览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二届三次常务理事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二届三次会员大会暨二届三次理事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二届四次理事会
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山西省)颁奖仪式暨山西化工行业通联工作会议
第十届六省化肥行业发展座谈会
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二届五次理事会
专题活动首页
常规会议内容
 
山西煤化工“十三五”发展座谈会
阳煤集团化工研究院“十三五”规划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5  点击量:1642 次  关闭

 

阳煤集团化工研究院“十三五”规划

一、阳煤化工产业现状及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问题

(一)阳煤化工产业现状

阳煤化工产业是集团公司最大的非煤主导产业,拥有全资和控股企业20家,其中运行生产企业13家、建设规划企业7家,分布在山西、山东、河北、新疆以及内蒙等地;涉及农用化工、基础化工、精细化工、新型煤化工、化工新材料、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化工产品80余种。2014年,化工行业经济持续下行,市场形势严峻,阳煤化工产业完成实物产量893万吨,实现营业收入407亿元,完成投资155亿元。

目前,阳煤化工产业现状呈现企业数量多、地域分布广,产业领域广、关联度弱,传统农用化工占比大,个性化、高附加值产品少等特点。如现有合成氨产业,整体规模性不强,部分单套装置产能小、技术落后、运行成本高;尿素产能大,但规模不集中,缺乏“拳头”产品;缺少个性化、差异化的高端化工产品等。经济下行使化工产业问题凸显,企业经营任务更加艰巨、形势严峻,2015年迎来“十二五”收官之年,“经济新常态”下,行业产能过剩和同质化竞争加剧,企业压力有增无减。

阳煤化工产业要加快步调完成转型升级,以质量和效益为转型升级的核心指标,优化存量将是“十三五”的重点任务。

(二)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问题

“十三五”期间集团公司化工产业发展重心将从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变为优化存量与做强增量并举,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动力从资金投入扩张转变为科技创新驱动。“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是阳煤化工产业实现“三个转变”必经之路。

然而,整体化工产业科技创新力不强已成为阳煤化工产业转型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整体科研创新经费投资少。2014年阳煤集团科研资金投入4.06亿元,其中化工科研资金投入5195万元,占化工总产值的比例不足1%

2)缺乏对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重视。目前化工企业众多,但整体缺乏关键技术研究、新产品创新,使得行业内技术和产品雷同扎堆,加剧产能过剩和同质化竞争,未能从本质上驱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3)化工产业成果转化少。与全国石化行业科技成果转化率30%相比,阳煤化工产业成果转化率远远滞后,企业内部技术集成能力较弱,科研成果工业化、产业化程度较低,严重制约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4)科研资源结合度弱。化工研究院是阳煤化工专业科研部门,负责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经营企业中同样设立科研部门,如三维集团技术中心,未形成有效管理,将企业和研究院科研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方优势,达到双赢。

5)缺乏科技创新有效激励机制。目前阳煤化工缺乏对产业化前景好、竞争力强的科研创新成果及重要贡献人员进行奖励的机制,未发挥激励机制在科技创新中的引导作用,未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针对阳煤化工产业现状与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化工研究院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改造优化现有存量资产,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大力推广创新成果产业化,为集团公司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发展奠定基础。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 “效益”为核心理念,以化工技术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第一推动力,创建以市场为导向、化工产业为服务主体、科学管理机制为助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开发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现有存量资产,为集团化工产业高端化、差异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引。

(二)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结合阳煤化工产业现状与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化工研究院科技整体发展思路概括为:集思广益,层层把关,重点突破,人才为本,注重安全。

集思广益,以全方位的视野,拓宽创新技术资源吸纳渠道,提炼科技创新项目。结合集团化工产业发展需求,特别是产业上下游关系和产业链延伸需求,提炼开展存量资产优化科技项目,开展一批有关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开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实现原始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创新;根据现代煤化工与精细化工发展动态,跟踪化工产品市场情况和行业政策导向,筛选前景较好产品和技术,设立前瞻性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新建项目产业链高端化、差异化延伸探索和相关技术研究,为集团化工产业更新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层层把关,以“细调研、慢决策、快实施、精储备”的态度,防范投资风险,从源头上做到科学发展化工项目。为确保研究院健康有序发展,不管是基础科研项目,还是新型煤化工应用型项目,都需要经过项目调研、项目单位可行性论证、主管单位审查、党政联席会审查等几个环节严格把关,把握方向,减少投资风险,从根源上保障项目的科学性与可发展性。特别是在研项目仍然时刻跟踪市场动态和行业政策导向,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重点突破,选择市场前景好、与集团公司化工产业关联紧密优势项目,集中力量突破,高效快速为集团化工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研究院在煤气化、甘氨酸、己二腈、煤制乙二醇等重点关键优势项目,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完成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重点突破,提升集团公司煤气化水平,改变煤层气、焦炉煤气、合成氨驰放气等废弃资源利用方式,实现集团公司化工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延伸。

人才为本,突出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基础地位与核心作用。坚持“人才优先、创新机制、高端引领”的指导方针,采用灵活机制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同时注重人才自主培养,集聚各类优秀人才,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形成人才建设的良性循环,造就适应集团公司化工产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人才队伍。

注重安全,确保研究院健康有序发展。在科研创新过程中,牢牢把握安全研发,确保技术人员安全,营造技术创新发展的稳定大局。

三、“十三五”期间重点工作

“十三五”期间,化工研究院结合集团化工产业现状和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开发新型煤气化技术、优化存量资产;突破核心催化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关联产业、创新化解过剩产能;研发高端新材料、重视产业高端化;合理利用废弃资源,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一)开发新型煤气化技术,优化存量资产

尿素是阳煤化工产业的支柱产品,占化工营业收入35%。然而,98%以上集团所属化肥企业采用相对落后间歇固定床造气,单炉产量小,气化效率低,仅以无烟块煤为原料,原料单一、价格较高。现有成熟的航天炉、清华炉等气化技术对集团高灰、高灰熔点的无烟煤适应性较差,均需添加石灰石或配煤,经济性差,不利于集团煤炭内部转化。落后造气技术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无优势,在尿素严重过剩、结构调整的局势下,竞争能力较弱。

为降低尿素等产品生产成本,改造升级现有气化炉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研究院与美国洛克达因公司、东华工程公司三方合作,开展“适应阳煤集团煤种特性的煤气化技术研究”项目。针对集团85%以上无烟粉煤成浆性差,可磨性差,灰分含量高,灰熔点高,反应活性低等特性,采用平推流模型,借鉴航天领域喷射器高温高压材料设计经验,促进粉煤与气化剂在气化炉内快速均匀接触。反应区温度高达2500℃,为高灰熔点煤清洁、高效气化提供解决方案,可替代现有落后间歇固定床气化炉,提高集团所属企业整体气化技术水平。该项目已被列入集团公司“2014年度研究开发项目指导计划”,并申报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适合山西高灰熔点及低质煤大规模粉煤气化技术开发与工业示范”,获得支持。在美国GTI18/天煤气化装置上,对阳泉新景矿煤种进行试烧表明该炉型对阳泉粉煤的适应性好,气化温度、压力,碳转化率,冷煤气效率,炉壁挂渣等达到预计指标,实现阳泉煤的充分气化。

“十三五”期间,化工研究院将重点搭建煤气化实验室平台,设计计算气化炉放大结构、尺寸、流场等重要参数;建立气化模型,研究炉内物料平推流混合及其对气化过程影响;研究平推流气化炉熔渣流动及沉积规律,高灰熔点煤熔渣、排渣工艺,为工艺包的设计提供数据基础;设计工程示范装置工艺包,为工程示范装置提供配套技术支撑。项目实施成功后,可获得高效利用集团高灰、高灰熔点及低质粉煤的气化技术,改造升级现有落后间歇固定床气化炉,促进集团化工产业气化技术的优化升级。

(二)掌握核心催化技术,降低产业成本

1)清徐环己醇/酮装置催化剂项目

阳煤集团太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建有30万吨/年苯部分加氢制环己醇/酮装置,环己醇/酮为下游己二酸、己内酰胺等主要产品提供原料,工艺流程中要用到苯脱硫、苯部分加氢、水合、环己烷精制、环己醇脱氢等系列催化剂,该系列催化剂技术含量高,市场价格高,影响利润空间。如解决关键催化剂自主生产,可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经考察,平顶山市惠昌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具有“苯脱硫、苯部分加氢、水合”三种催化剂的成熟工业制备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产品指标均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为了提升清徐新材料市场竞争力,化工研究院与平顶山市惠晨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新建年产1000HY系列纳米分子筛项目”,建设苯部分加氢制环己醇/酮系列催化剂生产装置,为其提供廉价苯部分加氢制环己醇/酮系列催化剂,实现关键催化剂自主生产,降低产品成本。

“十三五”期间,与清徐新材料公司、惠昌新材料科公司协调合作,做好与清徐新材料公司公用工程对接工作,确保该装置尽快建成并投产,实现催化剂生产装置安全、高效运行。该项目顺利实施后,实现核心催化剂的自主生产,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可缓解己二酸、己内酰胺等产品的竞争压力。

2环已酮制环已酮肟催化剂项目

清徐新材料规划20万吨/年己内酰胺产品,是生产尼龙6工程塑料的原料。环己酮制环已酮肟是己内酰胺生产工艺的核心过程,肟化催化剂影响产品的品质和产率,决定整个工艺技术先进性和经济性。该催化剂属高技术产品,生产技术被Zeolyst公司(用于内置工艺)和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用于外置工艺)两家企业垄断,市场价格昂贵。清徐新材料己内酰胺装置采用内置工艺,每年需外购肟化催化剂约68吨,按市场价格200万元/吨计算,总投资约1.36亿元/年,在企业生产成本中比重较高,降低企业盈利空间。此外,国内己内酰胺项目大规模投产,将有220万吨/年的装置采用内置工艺,需高价购买进口催化剂,肟化催化剂市场前景良好。

根据清徐新材料己内酰胺产品发展需求,结合己内酰胺行业情况,化工研究院提出“环已酮制环已酮肟催化剂”项目,开发一种高效的适合于清徐新材料内置式氨肟化反应器的大颗粒肟化催化剂,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肟化催化剂生产工艺。通过催化剂原粉制备和成型研究,开发肟化催化剂的工业制备技术,并进行工业侧线性能评价。项目已被列入集团公司“2013年度研究开发项目指导计划”。环已酮制环已酮肟催化剂项目已搭建实验平台,初步研究原粉的合成技术。

“十三五”期间,将逐步完成催化剂实验室、工业制备技术开发和千吨级催化剂工业试验稳定性评价。具体工作包括进行原粉催化剂优化筛选,工艺条件的匹配和工业参数的优化,确定原粉催化剂制备方案;开展原粉催化剂成型研究,完成肟化催化剂实验室制备方案;进行催化剂制备技术放大研究,完善催化剂工业制造技术方案;建立千吨级工业侧线试验技术平台,开展催化剂寿命周期稳定性运转的工业示范试验,获得工业化肟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案。项目实施后可实现清徐新材料肟化催化剂的自主生产,大幅减少催化剂费用,降低产品成本。

3)煤制乙二醇催化剂项目

集团规划建设三个煤制乙二醇项目,采用CO羰基化合成草酸酯、草酸酯加氢间接制得乙二醇产品,草酸酯加氢催化剂是煤制乙二醇的关键技术所在,技术含量高,决定产品品质。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国内加氢催化剂寿命短,产品中含有羰基副产物等杂质,达不到聚酯级标准,煤制乙二醇设备开工率低,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亟需开发高技术煤制乙二醇关键草酸酯加氢催化剂制备技术,实现其自主生产,降低催化剂采购费用,控制产品综合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根据集团公司煤制乙二醇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市场情况,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化工研究院开展“煤制乙二醇加氢催化剂的选择性调控和失效机制研究”项目,探究产物分子的的生成机制,通过制备高效催化剂调控抑制副产物生成,实现高纯乙二醇的生产;优化催化剂结构组成,突破酯加氢催化剂的寿命限制,获取高性能酯加氢催化剂制备技术。项目已向集团申报“2015年度研究开发项目指导计划”,并申报2015年山西省煤化工科技创新链支持项目。

“十三五”期间,项目重点推进酯加氢催化剂实验室和工业制备技术,完成工业侧线试验。项目实施,将掌握煤制乙二醇关键酯加氢催化剂工业制备技术,可自主生产高性能催化剂,有效减少催化剂费用,降低乙二醇生产成本。

(三)拓展关联产业,创新化解过剩产能

1)甲醇苯烷基化新技术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陷入过剩泥潭,煤化工的大规模扩张促使甲醇严重过剩。苯作为炼焦煤气及乙烯工艺的主要副产物,随着国内煤化工业大型化的快速发展,国内苯的生产总量不断增加,从长期来看,苯价格会出现下降趋势。受国内外市场影响,阳煤集团33万吨的粗苯加氢装置(三维集团和阳煤集团太原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和113.5万吨的甲醇(单醇和联醇)生产线(阳煤丰喜30万吨和平原化工20万吨单醇,其他为联醇),经济效益下滑,开工率较低。

为解决集团甲醇、苯出路问题,化工研究院开展“甲醇苯烷基化技术”开发,发展甲醇和苯的新型下游领域,延伸高附加值二甲苯、三甲苯产品。该项目已被列入集团公司2013年度研究开发项目指导计划,并申报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甲醇苯烷基化技术开发,获得支持。甲醇苯烷基化技术开发项目已完成实验平台搭建,开展实验室小型实验。

“十三五”期间,将逐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苯烷基化催化剂制备技术;完成2000/年甲醇苯烷基化工业示范装置;最终形成完整的十万吨甲醇苯烷基化工艺软件包。本项目实施成功后可延伸阳煤集团化工产业链,缓解我省甲醇产量严重过剩的现状。

2)丁二烯氰化法制备己二腈技术开发

尼龙66PA66)由己二酸和己二胺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己二胺由己二腈加氢制得。由于技术受限,国内己二腈全部从国外进口。受此影响,国内己二酸供应过剩,2014年产能183.5万吨,整体开工率仅50%,结构性产能过剩凸显。阳煤化工清徐新材料即将投产的14万吨/年己二酸和丰喜集团的7万吨/年己二酸同样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

基于此,化工研究院提出丁二烯直接氰化法生产己二腈的技术开发,打破国外对己二腈的生产技术的垄断现状,为集团公司己二酸产品开辟一条新出路,促进国内尼龙-66产业、HDI等高端产业的发展。目前,该项目已被列入集团公司“2014年度研究开发项目指导计划”,并申报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丁二烯氰化法制备己二腈技术开发”,获得支持。

“十三五”期间,开发氢氰酸制备技术,掌握丁二烯直接氰化制取己二腈催化剂制备技术;开发出丁二烯直接氰化法制备己二腈的先进工艺,完成1000吨工业放大中试示范装置建设方案;优化工艺路线及工艺参数,最终获得成熟的工业化技术。通过项目实施,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丁二烯直接氰化法生产己二腈工艺,完成小型和千吨级工业示范装置试验,最终建成丁二烯直接氰化法生产己二腈工业化规模的生产装置,完善阳煤化工产业链。

(四)研发高端新材料,重视产业高端化

尼龙11项目

阳煤化工产业中,大宗化工产品占比较大,化工新材料发展较晚,高端聚烯烃塑料、工程塑料、高性能材料空白,目前仅清徐新材料在建尼龙6系列工程塑料。近年来国内尼龙6不断扩能,2014年国内产能增长24.5万吨,尼龙6总产量168.2万吨,进口量53.5万吨。2015年国内尼龙6仍有76.6万吨计划扩能量,尼龙6市场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市场整体呈现低端供应过剩,高端依赖进口局面。

研究院从实际出发,以化工产业链高端化、差异发展延伸为目标,提出与宏远科技合作突破法国阿克玛公司垄断技术,合作开发高附加值尼龙11产品生产技术,可与阳煤集团现有的尼龙6、尼龙66产业链进行融合,丰富工程塑料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多品种、系列化、高端化发展,同时可以填补国内尼龙11产业的空白。目前研究院已完成《山西宏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年产10000吨聚酰胺植物工程塑料项目尽职调查报告》,并进行全国范围蓖麻原料的调研,编制《全国蓖麻调研计划》。

 “十三五”期间,全力推进项目的进度,与宏源科技合作完成1000/年装置的技术攻关,打通溴代、氨解、聚合等核心工艺,生产出合格的尼龙11产品。

(五)综合利用“三气”资源,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

目前阳煤化工合成氨总产能为370万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副产驰放气约9.84-13.12亿方/年,大规模企业将驰放气返回至三废炉燃烧,小规模企业直接排放;集团副产焦炉煤气2.394亿方/年,煤层气储量约6448亿方。目前,三种气体部分直接排空,资源利用率低,造成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因此开发高效利用合成氨驰放气、焦炉煤气和低浓度煤层气技术,实现“三气”的高附加值回收利用,节能降耗,提升产业经济价值,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建成,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集团“三气”资源综合利用需求,经相关市场调研和甘氨酸技术考察,化工研究院与金亿科技、和顺化工三方成立合资公司,开展“利用合成氨驰放气/焦炉煤气/煤层气制备甘氨酸技术开发”项目,采用国外垄断的直接海因法,利用“三气”通过氢氰酸、羟基乙腈中间产物,连续生产高附加值食品医药级甘氨酸产品,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填补食品级、医药级甘氨酸产品国产化的空白。项目已列入集团公司“2014年度研究开发项目指导计划”,并获得“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资金支持。

“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工艺优化和分析测试两个实验室平台,建成1000/年甘氨酸中试装置,设计完成万吨级甘氨酸工艺包,为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提供数据支撑。项目实施后,将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合成氨驰放气/焦炉煤气/煤层气制备甘氨酸工艺技术,解决“三气”低效利用和浪费问题,以技术创新驱动,优化资源利用,提高产业利润和经济价值。

此外,化工研究院将立足企业转型需求,加强技术攻关力度,部署前沿技术研究,取得一批创新技术成果,掌握原始核心技术,构建系统技术体系。重点在高灰熔点煤气化、催化转化、工程塑料、特种橡胶等新材料、甘氨酸及下游产品、节能环保等6个领域开展科研工作。

四、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化工研究院将在煤化工、精细化工等关键领域,开展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取得1-2项产业化成果;充分利用产业资源,加强交流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技术联盟;建立科技成果从理论研究向产业转化的快速通道,以高新技术的工程化开发和产业化应用为重点,建立面向市场、服务集团、体系完备、体制先进、机制灵活的创新体系;汇聚和培养一支科研水平一流数百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逐步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实体,形成科技带动经济,经济促进科技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

(一)布局特色研究领域,取得卓越技术成果

重点布局高灰熔点煤气化、催化转化、工程塑料、特种橡胶等新材料、甘氨酸及下游产品、节能环保等6个研究领域,完成20多项课题研究,其中6个课题完成中试示范试验、10项课题开展工业试验、2-3项课题进行基础原始创新研究,对5项前沿科技进行技术跟踪。争取承担1-2项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10项以上山西省重大科技项目。以研究项目为平台,发表相关专利、文章70余篇。

(二)建立产学研创新技术联盟

充分利用现有产业资源和科技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利用外部科研院所、高校等专业研究机构科研力量,广泛交流技术难题和行业前沿科技,与科研领域知名专家达成合作,建立产学研创新技术联盟。研究机构为我院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引,我院联合研究机构开展技术产业化研究工作,实现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和优化配置。

(三)改革科研体系,创新激励机制

以工程化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为目标,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合作研究二次创新,最终形成小试-中试-产业化的完备科研体系。同时,以混合所有制为基础,推行激励机制改革,给予核心技术骨干股份期权奖励,激发科研动力,创新激励机制。

(四)吸引培养优秀人才队伍,建立科技创新平台

注重人才吸引和培养,建立灵活人才引进和晋升机制,培养一支科研水平一流的数百人科研团队,强化软件基础,增强综合科研实力,以科技城为硬件基础,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技术创新进程,为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高级技术人才引进、对外科技合作提供支持,为阳煤化工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五)发展实体,实现技术、经济良性循环

以核心技术为基础,逐步发展实体产业,逐渐以科研项目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带动化工新技术的研发,新技术成果促进实体产业的发展,使科研技术可持续发展,实现技术、经济良性循环。

十三五期间研究院将以科技创新驱动,优化存量、做强增量,为集团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引,以技术创新增加产业利润,节约产业成本,提升集团化工产业核心竞争力。

五、保障措施

“十三五”期间,为保障化工研究院科研任务圆满完成,应优化科研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人才保障,理顺管理制度,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各项保障措施,支撑科技发展。

(一)优化科研环境

优化科研环境,首先以太榆科技城为平台,建设国内一流的科研硬件设施,保障科研项目的实施,为技术创新提供物质保障。其次建设工程化平台与中试基地,全面支持从项目实验室小试、中试、工业侧线与工业示范等整个研发过程,保障创新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加快成果技术产业化。最后营造科学民主、开放透明、积极进取的科研氛围,积极鼓励、引导有创新的秉赋人把不成熟的、星散零落的闪光点丰富、完善整合起来,为技术创新提供思想活力源泉。

(二)加大资金投入

围绕科技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建议集团增加对化工科研投入,加大对化工产业链中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扶持力度,同时积极申报政府项目获得丰富经费支持,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三)强化人才保障

第一,采用灵活机制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必要时放宽中层干部任职资格,为其提供广阔施展才华的舞台。第二,注重人才自主培养,让其到高校甚至国外继续深造机会,造就适应集团公司化工产业发展需要的多层次人才队伍。第三,创新科研激励机制,给予核心技术骨干股份期权奖励,保证其工作可持续性、积极性与保密性,为化工科研项目发展提供永恒的动力。

(四)建立化工科研项目管理制度

目前,集团公司在科研管理方面,化工板块仍沿用煤炭系统管理制度,在科研资金落实、项目实施,以及项目验收等过程中,适用性不强。

为确保化工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及省科技厅中标项目的按时完成,需要理顺科研管理机制,建立化工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确保科研资金到位,项目验收的规范化,加快研究院科研项目的实施步伐。

(五)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首先确立借力发展的思想,以学校、科研院所为主完成基础性研究,化工研究院主导进行项目的中试放大及催化剂工程化等技术开发,合理利用科研院所成果,加快其产业化、经济化,建立科技成果从理论研究到产业化的体系。其次化工研究院从集团化工产业实际出发,筛选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研发课题,集中国内高校、通过构建合作平台,共同解决阳煤化工重大、关键技术需求等问题。同时结合阳煤化工上下游产业特点,开展一批有关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实现原始创新。最终,以产业化为目标,进行化工科技研发,促进化工科研项目工程化,形成研发-工程-市场有机结合的良好体系,完善以工程转化为核心各项绩效评价办法、激励和约束机制,侧重技术成果的商业化。



协会概况  |   新闻资讯  |  化工科技  |  官方期刊  |  专家库  |   企业风采
办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高新区晋阳街纳达大厦   电话:0351-7021123    邮编:030006
版权所有:山西省化学工业协会 © Copyright   2016-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晋ICP备16008084号-1
技术支持:太原天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