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锟斤拷锟斤拷专锟斤拷 |
|
|
作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9/10 点击量:1728 次 关闭 |
|
冷静对待热电联产的火热态势 ──访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邓建玲 ●热电还是以公益性质为主,因为它和人民生活切实相关。不能指望热电去挣多少钱,而是以服务为主,以民生为主,以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为主。热电更多地是社会热电、责任热电。 ●目前我国供热技术跟国外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在整个供热过程中水的泄漏是很严重的,国外像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热力公司,10年不补水,没有蒸发,没有泄漏。我们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的供热技术。 “热电联产”是近年来国家环境治理、能源变革等相关政策的关键词。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号角的吹响,热电联产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更加突显,热电行业企业创新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热电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也不断涌现,呼吁热电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舆论环境进一步优化。 日前,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热电联产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热电联产的发展提出了具体意见。为深入探究热电联产科学发展的相关问题,《中国电力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邓建玲。 “能效最高”也要“提高能效” 《中国电力报》:“提高能效”是《办法》提到的热电联产发展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您怎么看? 邓建玲:全世界一次能源转换为终端产品,就是能效,这一方面我做了10多年的研究。热电联产是大规模实现能源转换技术中转换效率最高的,它将热能、电能联合生产,效益规模优先,能源梯级利用,是科学用能的重要方式。 中国已经向世界承诺了碳减排的目标。低碳运行实际上要求在不增加碳排放、提高能效的前提下,增加能源的供应品种。这就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所在。不增加煤炭消耗,也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还要提高能效。什么样的方式最好?热电联产,这是根本所在。 社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能源格局相匹配,实际上咱们的能源革命和电力改革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促进社会发展。我在几次会议上提过,北欧的能效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一次我去美国开会,美国请丹麦的人去介绍丹麦如何利用可再生能源,如何提高能效。我很震惊。北欧这种模式不仅仅是自己接受,连美国这种大国也都接受。我们应该从这种地方去研究能源系统,研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在能效方面,我们要赶上他们还需一段时间。 推进供热区域热网互联互通 《中国电力报》: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供热需求增长迅速。您认为当前的供热方式应该如何布置? 邓建玲:关于供热现在有几种观点,常提的是集中供热。我认为应根据客观实际和边界条件来处理,中国应该有两条对策,一条是走集中供热,因为我们有大的电源点,大的供热热源,不集中,作用就体现不出来。这种对策要增加一些配套管网建设来满足市场和用户对接。 另一条是,实在没有大热源的地方,我建议做一些分布式供热,这叫多元互动、协调发展。分布式的热电,分布式的太阳能,分布式的光热,这样咱们国家整个能源品质、能源效率就都出来了。怎样利用这些能力为社会化服务、为城镇化建设服务,这是根本的要素。 所以,《办法》规定,严寒、寒冷地区(包括秦岭、淮河以北,新疆、青海)优先规划建设以采暖为主的热电联产项目,替代分散燃煤锅炉和落后小热电机组。夏热冬冷地区(包括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鼓励因地制宜采用分布式能源等多种方式满足采暖供热需求。 《中国电力报》:您认为纯凝机组在进行供热改造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邓建玲:热电联产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不增加燃煤消耗,能提高能效,能完成能源替代,还能满足市场需求。所以要大力提倡纯凝机组供热改造。但是一定做到热电比要配套,热力市场要落实,管网建设要跟上。同时要注意,系统调峰困难地区,严格限制现役纯凝机组供热改造,确需供热改造满足采暖需求的,需同步安装蓄热装置,确保系统调峰安全。供热改造要因厂制宜,采用打孔抽气、低真空供热、循环水余热利用等成熟适用技术,鼓励具备条件的机组改造为背压热电联产机组。 《办法》里面也提到,地方政府应积极探索供热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整合当地供热资源,支持配套热网工程建设和老旧管网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供热区域热网互联互通。 热电更多地是一种社会责任 《中国电力报》:《办法》里面提到,热电发展以满足热力需求为首要任务,同步推进燃煤锅炉和落后小热电机组的替代关停。您如何看待热电联产的意义? 邓建玲:随着各地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热电联产正在广泛地进入从电力能源行业到普通社会大众的视野。当前社会各个环节的供热需求非常大,广大的农村、城镇,有很多燃煤锅炉以及电锅炉。如果统一成热电企业,供暖供热又稳定又安全,还能有保障。这个点应该是热电联产需要重点探讨的话题。 从目前的能源市场和能源需求来看,是一个基本产能过剩的市场,但“热”这个品种,大家还是有需求的。所以,还有发展的几率,如果和市场对接好了,会发展得不错。但是,“十三五”期间,热电联产很难用“一枝独秀”来概括。总体上来说,我认为热电还是以公益性质为主,因为它和人民生活切实相关,我们不能指望热电去挣多少钱,而是以服务为主,以民生为主,以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为主。应该保持它的公益性,保本微利。所以说,热电更多地是社会热电、责任热电。 目前的热网建设相对滞后。热网建设是要花很多钱的,牵扯到耕地,牵扯到投资,而且建了热网,可能二三十年是要还本付息的,这个需要资金上的支持。比如,贷款的时候能不能有些补贴政策,鼓励热网建设。像北京的大兴、昌平、顺义、怀柔这些地方都可以把供热管网建设起来,但是管网投资很大,包括征地等方方面面,这就需要政府利率优惠。这样也能拉动基础设施产业。 “互联网+供热”是未来方向 《中国电力报》:我们了解到为积极推广全国热电联产的好经验、好做法,您专门邀请浙江嵊州新中港热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百军到华电集团介绍热电企业管理。作为一个大型央企,您们是如何想到向民企取经的? 邓建玲:技术不分属性,不分国度。技术应用的好坏、先进性与否不应该以企业大小来区分,关键是看技术运用的前景和技术运用的能力,能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华电集团是对技术开放的平台,任何一项技术我们不排斥,任何一项技术我们也不保护,所以我们请国内优秀的热电联产企业来交流,是因为其对技术的执着,对企业改造的效果。 5万千瓦的机组,通过谢百军他们的不断改造,供电煤耗降到150克/千瓦时,这样的水平在全国是很少见的。我们介绍他的技术,更介绍他对技术的追求,他提出“追求效率极限”的理念,这是一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并不是我们是华电,我们是中国最大的供热企业,我们有300多家供热企业,我们就比别人强,不一定。 每个月的“科技一讲”,我们都会邀请国内、国外,诸如谢百军这样优秀的人才来分享交流,就是为了使大家认识到,中国走到今天,我们必须通过技术创新来引领我们的行业、我们的产业,这样才能使中国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这是我们从事这个行业的使命。 《中国电力报》:目前我国的供热技术是不是处于领先? 邓建玲:我们真的不能说领先,跟国外还是有一定差距。供热企业要补水,我们在整个供热过程中水的泄漏是很严重的。我们一年的补水率大概在1.5%左右,几千万吨水没有了。国外像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热力公司,10年不补水,没有蒸发,没有泄漏。咱们应该学习国外先进的供热技术。 从控制角度来说,比如负荷分配,一个热源过来了,哪个地方需要热,哪个地方不需要热?这要精确把握。负荷分配到网络到供应到数字化控制还有一个过程。这些还需要方方面面的企业共同来推动。类似这样,供热有很多细节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把能耗降下来,把效率提上去,把损失或泄漏控制住,使我们整个供热系统既经济又可靠。 未来,“互联网+供热”将热电联产更多地融合进一些互联网的技术,今后你用多少热,什么时候用,每个月应该多少钱,等等,这都可以用互联网控制,这也是互联网给我们热电联产带来的变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