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复肥厂化验室,一股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她们大都二三十岁,身穿防酸工作服,刚刚取样回来的女工放下取样篮,立即投身样品称量工作;操作台前的分析工正在专注地滴定分析;仪器分析室内数不清的导样管内缓缓流动着待分析样品,每一个女工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朴素而恬淡的笑容。在这里,还有一位倒班三十年,还有一个月就退休的分析工,她正在手把手教年轻人仪器分析的要领。在这股青春气息中,她也想起自己刚进厂时主动找师傅学习的场景,一切都似曾相识。30年,李红芳的最美芳华在复肥化验室度过。
也曾青春年少奋斗不已
1991年7月,从山化技校毕业后,李红芳和班里的11名女同学一起分到了复肥化验室。那一年,复肥提前19天完成30万吨国家计划,李红芳为能分在复肥工作感到十分自豪。11名同学兴致勃勃,对未来充满憧憬,都立志要在岗位上有一番作为。
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前,李红芳在复肥化验室有过半年实习期,实习期间师傅们对她没有特别的学习要求,20岁的她对一切感到好奇,学校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和厂里化验室的瓶瓶罐罐有些相似,却又大不相同。没有工作任务,她主动找师傅学,工作笔记上满满的化学方程式和计算公式。正式参加工作后,李红芳跳过了跟师傅学习,立即就能单独进入工作状态。
酸碱滴定法中,三角瓶里的液体由黄色变为蓝色,再由无色变为粉色,通过计算酸解比,计算出吨硝酸分解吨磷矿比例;络合滴定法中,三角杯内液体由红色变为蓝色,计算出化肥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钙含量。李红芳在颜色变化中计算出一组组数据,再把数据报给复肥中控,做为工艺生产的重要依据。李红芳说,分析是化工生产的眼睛,她作为眼睛就必须明亮清澈,准确无误。30年的分析工作中,李红芳没有出过一次错误,真正做到了零失误。
参加工作第二年,更具挑战的工作出现了——氮磷钾分析仪器的工作重担压在了李红芳肩上。那个时候电脑还是个稀罕物,氮磷钾分析仪器就是利用电脑精密计算分析数据,是引领时代的高新技术。当时李红芳在本职工作之余,总爱到仪器分析室看师傅们的操作,觉得仪器分析高深莫测,一年下来,她悄悄学到不少仪器分析知识。仪器分析师傅调离岗位了,当时化验室每个班只配一名仪器分析员,对仪器分析有一知半解的李红芳责无旁贷的顶了上来。这一干,就是29年。
风华正茂的李红芳积极工作之余,业余文化生活同样精彩。那个时候,各个知识竞赛现场总能看到她的身影,最好成绩是集团公司知识竞赛二等奖,复肥厂演讲赛一等奖。
李红芳的青春,因奋斗而精彩。
还是初心未改芳华不负
30年,如白驹过隙,李红芳突然到了退休年龄。当年一起来的11名同学,有的中途调离岗位,有的到龄退休,李红芳成了11名同学中复肥化验室的唯一。新同志一年年加入,看着和自己孩子一般大的新职工,李红芳打心里爱护她们。
近几年,随着环保设施的增加,复肥化验室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复肥产品氮磷钾含量分析一个班四批样,经过研磨成品样——称量——进样——加热-比色——电脑计算——人工计算,每做一批需要一个半小时,不等上一批样做完,下一批样已经在等。不是李红芳上班时间不看手机,而是根本没时间看。
日复一年的重复工作并没有消磨李红芳对工作的激情,在多年的分析经验中摸索出了一套解决简单仪器故障的技巧。
复肥化验室主任温晓瑞看着李红芳还有两个月即将退休,化验室新进人员较多,仪器分析的人员还没有顶上,心里非常着急,找李红芳说到:“你能不能在短时期内多教几个人学会仪器分析,以后每个班配两个仪器分析人员。”李红芳爽快地答应了:“三十年我都干下来了,这两个月更没问题!”
就在李红芳专心教年轻人仪器分析时,一名职工生病请假,分析人员又转不开了,李红芳又成了救火队员,参与滴定分析室分析,好像又回到了刚进复肥化验室的场景。就这样,仪器分析没有停,滴定分析又加上。
在参与滴定分析的过程中,李红芳又发现在分析数据的填抄报表过程中,填抄过程繁琐重复,于是自己重新设计了一种新表格,填抄报表工作量减少了一半,化验室也将新表格应用到了每个班的报表中。
30年的倒班生涯,苦过、累过,当初工作服上被酸灼烧的黄色印迹还在记忆中;雨披上风霜雪雨的划痕越来越深;凌晨的天脊大道上还有她自行车的行进轨迹。李红芳还是那样朴实无华、温润明亮。她说:“最美的芳华在天脊度过,人间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