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减少碳排放,我国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做了许多努力:截至2019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7.9亿千瓦,约占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的30%;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3%,提前完成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目标,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势头。“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庄严承诺。
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我们决心坚定、目标远大,任务却也十分艰巨。目前,煤炭仍是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的基础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超一半,要在较短时间内大幅降低其占比,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我国承诺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比不少发达国家少了几十年。总体看,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轻而易举实现,而是要付出持续艰苦努力,特别是要跑好能源结构优化这场“马拉松”。其中的关键,就是做好“一减”“一增”。
“一减”,即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费。数据显示,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70%以上。这些年,我国在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同时,大力推动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使农村居民不用家家烧煤,有效降低了碳排放。下一步,还要持续做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开展好散煤综合治理,特别要盯紧工业领域中的小锅炉、小窑炉,以及民用生活散煤等。
“一增”,即以更大力度发展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进步、成本持续下降,其开发利用规模快速扩大。而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今后每年风电、光伏发电的新增装机容量要比之前有更大幅度的增长。为此,要解决好技术、政策等方面问题,为其进一步发展铺好路。比如,要提升新能源发电的储能和调峰能力,实现高效消纳利用。又如,要完善环保、土地、金融等方面政策,使可再生能源开发范围得到更好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