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统筹考虑各行业投入产出效率、发展迫切程度、国计民生关注程度、产业国际竞争力、治理成本及难度等多种因素,谋划实施最优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路径。
重点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要把握好降碳与发展的关系。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时间点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两个阶段基本一致,在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降碳,也要注重发展,以更好支撑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大目标。要在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背景下优选对我国发展势头影响最小、国际间比较优势影响最小、最可持续的低碳发展方向,探索建立碳排放预留机制,对于充分参与国际竞争的行业和产品、“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在其发展突破初期,要从有限的碳排放空间中预留部分容量,避免丧失发展机遇。
二要把握好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节奏。碳排放高质量达峰和尽早达峰是实现碳中和的前提,但不能脱离我国资源禀赋实际、超越经济发展阶段,过分追求提前达峰,不仅将大幅增加成本,还可能给国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明确指出,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这是在充分考虑中国碳排放现状后深思熟虑后提出的。因此,建议根据“30·60”目标制定科学的时间表,条件成熟的地区、领域达峰时间可以稍有提前,但不宜过早,更不能不顾客观条件全部提前,特别要防止出现层层加码的现象。
三要把握好不同行业的降碳路径。受碳排基数、用能方式、技术路线、产品性质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不同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同。要在总量达峰最优框架下测算哪个行业能最先达峰、哪个行业减排对社会的影响最大、哪个行业减排成本最低,然后制定最经济有效的降碳顺序和路径。
从碳排放比率来看,目前电力部门排放占比37%、工业部门排放占比34%、工业过程排放占比12%、建筑部门和交通部门排放各占9%。要推进减碳基础较好的电力部门、建筑部门等率先达峰,2030年碳排量应较2020年明显降低,对碳减排作出正贡献。工业部门、交通部门也要在2030年前后达峰,其中工业要推动钢铁、水泥、冶金、炼油等高耗能行业率先达峰。在碳中和阶段,电力部门、工业部门、交通部门仍将是减排的主力。
四要把握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要采用市场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推进减排工作,市场手段用于搭建交易平台,行政手段用于制定规则规范。实施中既要考虑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避免“一刀切”,又要对同一行业内的国有、民营、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在统一标准和尺度下开展降碳减排工作。要加快推进碳交易市场建设,建立完善的碳税体系和全国性碳配额交易市场。要探索把碳汇交易纳入碳交易市场体系,通过碳交易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五要把握好国内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关系。要顺应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加快制定实施低碳发展战略,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建立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和文明简朴的生活方式,推进我国能源变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脱碳化转型。同时,要坚持公平、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各自能力原则,建设性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倡导国际气候交流磋商机制,参与全球碳交易市场,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携手探索气候适宜型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