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赢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近几年,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层层制定煤炭消费削减指标,目的在于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但笔者发现,伴随着蓝天保卫战在各地打响,污染防治骤然成为当地政府前所未有的紧迫任务。部分化工企业负责人表示,迫于指标的压力,不少地方对煤炭消费量的削减有“一刀切”的倾向,不管是燃料煤还是原料煤,只要是增加煤炭消费的项目一律不批,对一些新上高端化工项目的能评也日益严格。
化工企业的用煤有燃料煤和原料煤之分。由于化工生产需要用热能蒸汽,一般企业都配有燃煤锅炉,大的企业则建有动力岛,因此燃料煤消耗较大,但更多的是用于生产的原料煤。山东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告诉笔者,该公司生产需要用原料煤和燃料煤,其中约3/4为原料煤,主要用于制取合成气,进而生产各种化工产品;1/4为燃料煤,主要用于生产蒸汽。这几年,该公司已经与当地发电企业合作,使用电企的蒸汽,逐步削减了自身燃料煤的用量。如果地方政府要再削减原料煤用量,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
从全国范围来看,限煤目前已成趋势,煤化工所受影响很大。
2018年,陕西省出台《陕西省2018年错峰生产实施方案》,煤化工、焦化行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产。不仅如此,今后几年,陕西省要率先关停搬迁关中核心区企业,重点压减煤化工等企业产能;禁止在关中核心区新建、扩建和改建煤化工等项目,力争用3年时间,将全省煤炭年消费量压缩1500万吨。
原国家环保部于2017年8月21日印发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至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要求京津冀及污染通道内的2+26城市焦化企业出焦时间延长。
在山西,在河南,在内蒙古,在河北,在天津……北方地区的煤化工企业几乎都遭遇了类似政策,甚至一些南方省市煤化工企业也没有避免。
其实,煤化工跟环保并非一定站在对立面。据专家介绍,与燃煤取暖、燃煤发电相比,煤化工生产的污染物排放量并不大。目前煤化工技术已相当成熟,硫回收率达到99.8%以上,没有NOx排放,循环水排污水、工艺废水等也可深度处理后回用,污水接近零排放。据相关数据统计,与直接燃煤相比,原料煤制取合成气的SO₂排放可降低99.8%,粉尘排放可下降99.9%;与燃煤发电(带脱硫脱硝,脱硫效率约90%)相比,SO₂排放可降低80%,NOx排放可降低75%。据测算,每吨燃料煤燃烧所排放的SO₂、NOx、烟(粉)尘和灰渣,分别相当于同等原料煤排放量的10倍、135倍、70倍和3倍。
更何况,我国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日益增加,发展现代煤化工不仅可以实现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其产品还可以部分代替石油化工产品。在中国这样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发展煤化工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煤炭转化成化工产品后所带来的高附加值、高额利润与简单的“挖煤”所产生的效益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在新一轮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战打响之际,笔者一愿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多走走、多看看,在大量详实调研的基础上,统筹兼顾、做好规划,对原料煤和燃料煤的压减区别对待,避免“一刀切”;二愿以煤化工为代表的用煤企业坚定煤炭高转化、高端化路线,戮力创新,争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样板。
|